长在树上的羔羊 撬动世界史的神奇植物
古代人眼中的棉花是一棵“植物羊”?
孟子与梁惠王论仁政时,曾说:“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”。可见,衣服是生存的基本资料。“帛”为丝织物,虽然在我国古代,尤其是宋朝以前,丝和麻是主要的纺织原料;宋朝开始,棉花开始大规模用于制衣,因为其能御寒、成本低而流行于市。仅仅凭借御寒一种功能,棉花对人类生存做出的贡献比起果腹的粮食也毫不逊色。
棉花
棉质毛巾
欧洲人第一次见到棉花时,把棉花称作“长在树上的绒毛”,把棉花树当作“植物羔羊”。大约公元前五世纪,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时,欧洲军队的衣服都是兽皮或者亚麻,而印度人穿着棉布衣服。因为那时只有印度人懂得如何种植栽培棉花,并用棉花纺线织布。
棉花纺线织布
虽然印度具体是从何时起开始种植和纺织棉花还尚无定论,考古学家已经在印度河谷信德地方的古墓中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的棉织品和棉线, 甚至还在这一带找到了棉的野生种。野生棉发黄,长毛间没有绒毛。由此可以推断出,或许是智慧的古人采集了野生棉用于纺织,之后一步步驯化培育为现在更适合纺织的品种。
长在树上的绒毛
棉花线
比麻柔软,不像丝昂贵,所以无论是偏远村庄还是中心城镇,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偏爱棉织品。皇室显贵穿棉织品可以避免奢靡而表现出亲民的和蔼态度,狩猎时透气的棉质面料方便排汗使狩猎变得轻松;黎民百姓穿棉织品,天寒地冻时可以更好地抵御寒冷,夏日耕作时可以防止皮肤被晒伤而不至于闷热。太平盛世,安居乐业,棉花可谓功不可没。
用于观赏的棉花
到了现代,棉花不仅在纺织行业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,结成棉铃之前盛开的鲜花还可以用于观赏。这还有更多奇妙等着我们去发现……